翠綠韭菜切成小段
加上蝦米 碎肉拌炒
不辣卻依舊多汁與鹹香
光這道就可以來個兩碗飯
記得齊齊媽咪介紹過這家
今天去中壢購物
加上小惡魔最近愛吃中式菜
順便拜訪老頭擺一下
菜色很簡單的一張
兩人點了四樣菜
陶土味的茶壺
加上淺黃茶湯
是喝多不會澀的那種
偏近白開水的味道
早期外婆家的碗櫥
兩扇褪色朱紅
散發陳年木頭味
炒水蓮
加上鹹豆瓣
片狀香菇豪邁
瘦肉片滿足另一種口感
一根根的清甜
鹹味混搭
卻各自不搶鋒頭
本有心理準備
這道會是鼻頭冒汗
但一入口是鹹香
再咬下去是韭菜的多汁
加上豆豉
有口感的蝦米
兩匙就讓人挖一大口飯
淡藍色的瓷碗
是小時候吃碗粿的記憶
黃色塊狀
不黏膩的軟
入口有著淡淡的甜
薑絲大腸
不會薑絲變主演的大腸份量
今天這道讓我們不爭氣的打包了
並非調味不得宜
而是夾一塊會嚼很久
羅傑感覺像是動物園裡的山羊
坐在那一直動下巴
白斬雞切盤
淡黃色外皮
掩蓋不住下面肉質的豐腴
皮的厚度恰到好處
不會入口滿嘴油
結實的塊狀泛著濕潤的光澤
沾上一點辣椒醬油
或是桔醬
就是大口好滋味
正當咬著雞肉同時
瞥見桌上紙杯
側面有些玄機
從一到十點名通通到齊
各自佔據一角
表述不同
搭上店內的播放的客家歌曲
雖然羅傑聽不懂是啥
但濃濃的客家味卻已傳遍
三合院構造
有著土角厝的特殊氣味
擺上板凳
就是早期台灣農業社會的寫照
角落掛著棕簑
對比著現今的塑膠雨衣
五顏六色的花俏與是掃把的單一
是社會的演進與技術的更新
從大門進入可看到大圓桌
多人聚餐沒問題
加上一旁數把靠背木椅
吃完之後對坐閒嗑牙
一張不夠沒關係
另一包廂有兩張
兩個家族餐敘
也有著另一個不被外人打擾的空間
木造家具
是早期的化妝台與衣櫃
想像著當年
外婆坐在雕花的的鏡前
梳容與薄施脂粉
那股特有的明星花露水香氣
將打下來的稻穀
透過鼓風並吹掉雜質
純淨的穀粒流洩而下
後方是一甕甕
或許是店家自行醃漬的豆瓣
掛在牆上
點點發黑的瓢瓜
是舀水的好幫手
四方型的木框
功成身退
已不復搖晃在曬穀廣場的身影
傳統米食的蹤跡
在這兩塊模板中
紋路鮮活了起來
那是紅豆的滋味
壓上扁擔與竹籠
竹子圓形的空心結構
發出咿咿呀呀的聲響
卻是沉穩的支撐
寬闊的石階
兩三步才一級而上
紅磚瓦砌成的門
看得出斑駁
卻添一股氣息
廣場是另一個用餐地點
只是現在豔陽高照
連帶的坐椅發燙
若是黃昏
在戶外是個可以考慮的點
只是不知道會不會有蚊子趁機也來聚餐
沒有雞籠的束縛
母雞帶著小雞
在一角覓食
同時也上演著天倫樂
羅傑與小惡魔的咕嘰咕嘰會不定時更新吃喝玩樂的"匪類"資訊
喜歡的朋友就點個讚加入吧 ^^
Delicious/玩樂/國外旅遊由羅傑/聽...寂寞在唱歌製作,以創用CC Attribution-NonCommercial-NoDerivs 3.0 Unported 授權條款釋出。
此作品衍生自心靈小憩一/二站。